習得無助的孩子

by Catty

「老師,你不用想了啦!反正我們也不想學英文」

到底面對挫折多久,才可以這樣子放棄自己,講出這句話呢?而且這不是一個人的想法,是三分之一個班級都這樣想。

我到泰北教書的第一年,教高一英文以及高三英文會話。原先想說,高三會比高一來得好教,不只是他們年紀較長,而且會話課比較有趣,應該會比較上手,殊不知,狀況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。

我當時帶的雖然是高三英文會話,但與其說是高三英會,不如說他們只是拿著叫做高三的課本而已,實際程度可能連國三都不到。站在講台上,嘗試找到適合大多數人程度的內容,嘗試讓課堂變得不要那麼困難,嘗試帶多一點活動,但是孩子們一句我不想學,就讓一切歸零了。

雖然我努力設計比較有趣的內容,降低課程的難度,但是不願意配合的孩子,還是選擇當課堂上的過客,也不在乎是否會被當掉。有些孩子,或許真的是懼怕英文,或是排斥英文,在期中或期末口試時,甚至選擇不考試,直接拿零分。

遇到這樣的狀況,其實我心裡很難過,因為這不是一時半刻會有的結果,而是長期累積所造成的。整個高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選擇放棄英文,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成就感,長期的習得無助,導致他們只能選擇逃避與放棄。在學習上放棄自己,除非自己想開願意接受幫助,不然其實不容易走出來,也會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很辛苦。

不過我不怪學生,也不怪之前的老師,因為這不是誰的錯,而是環境造就而成。泰北華校的老師多是志工性質,因此老師總是來來去去,一兩年就換一個,不管是教學上的連貫性,或是適應新老師的時間,對學生的影響其實很大。而且老師到當地後,也需要了解狀況後,發展出適合學生的教法,這也需要時間,所以真正有效的教學時間並不長。

看著高三的狀況,我很不希望這一切複製到高一身上,因此默默跟自己說,一定要想辦法讓大多數的高一生能夠站穩腳步,補足過去不足的基礎,而不是讓他們高一就開始放棄英文,最後步上放棄的後塵。

像高三這樣習得無助的狀況,其實也發生在不少台灣孩子的身上。在比較都市的學校,這樣的孩子相對是教室裡比較弱勢的一群。一個班的學生這麼多,不太可能要求老師如此關注每一個人的狀況,或是陪著這群從課堂逃走的學生找回學習的熱情。若是在偏鄉,其實會跟泰北的狀況很相像。

那該怎麼辦呢?

其實,我自己也沒有個答案。

不過我相信好的老師,能夠帶領孩子,在他們的生命激起浪花。或許老師沒辦法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,但是至少可以陪他們走一段路,讓他們對未來有更多盼望,對生命有更多的想像。

同場加映

偏鄉孩子的世界觀

家庭的影響

感人的孩子

相關文章

留個言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