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考完要做什麼(家長篇)

by Catty

大考過後,許多國中生正面臨從國中到高中的轉換期。這段時間對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調整心態和重新規劃的好時機。以下是一些建議,幫助孩子在這個過渡期中做好準備。

這篇主要是寫給家長,若是會考完的學生,可以閱讀會考完要做什麼(學生篇)

心態調整

首先,家長自己要先調整心態。不該用成績綁架孩子,不論孩子考得是否理想,都不該影響到家長對孩子的態度,如此孩子才有可能享受學習的樂趣。

在家長能夠平靜地面對孩子的成績後,可以幫助孩子調整心態,告訴孩子無論成績如何,這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,未來還有很多機會和挑戰等待他們,不要因為會考成績而自滿,也不要因為會考成績而看輕自己。

如果孩子考得比預期好,除了陪孩子慶祝之外,也要記得提醒孩子未來的高中生活,旁邊都會是比自己還要強的同學,自己是否能夠勇敢地面對挑戰,而不是自信全無呢?

如果孩子考差了,甚至是失常到難以置信,還是請鼓勵孩子,告訴他高中只是人生其中的一個階段,不會是最後的階段。請孩子記得現在的懊悔與難過,並在高中時好好努力拚到自己理想的大學。有時候去當雞首而非牛後,更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資源與自信,其實是件好事。如果說要重考會考的話,我是覺得不必,調適好心態拚下一個三年吧

升高二或是升高三的暑假,可能多數都會很忙碌,會考完到高中開學是孩子能夠比較放鬆的一段時間,給予他們足夠的休息時間,鼓勵孩子放鬆身心,同時也可以參考以下建議。

培養自律

自律是高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,高中的課業繁重,若還是習慣國中小什麼都要人盯的讀書方式,高中恐怕會念的很辛苦。若孩子還不太夠自律,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和學習習慣,讓孩子學習訂定自己的時間規劃與目標,定期與他們檢查進度,幫助他們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。

延伸閱讀:時間管理怎麼做?教你排讀書週計畫表與to-do list

延伸閱讀:Habit Tracker 陪你建立好習慣

安排探索與培養好奇心

高中階段是一個探索自我和發現興趣的好時機。讀書並不是一切,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和社團,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。同時在生活中鼓勵孩子的好奇,不要任意抹滅孩子的提問。像是孩子可能會抱怨式地問「為什麼這班公車總是要等這麼久?」除了跟孩子一起抱怨外,也能夠帶孩子去想公車營運的成本、為什麼有些班次不用等很久有些要、公車路線是怎麼規劃安排的,很多東西家長沒有答案沒關係,但是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找答案。

養成運動習慣

運動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,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健康,還能紓壓和提高學習效率。無論是跑步、游泳還是球類運動,都能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體能和心理狀態。同時,運動在體力的耗盡時靠著意志力撐,或是跟隊友間溝通合作都是很棒的學習。讓孩子多了運動這個習慣,也可以讓他在沒事時,除了手機,還多一個選項

鼓勵孩子閱讀

家長是否有帶著孩子到家裡附近的圖書館過呢?或是會帶著孩子一起去逛書店嗎?除了課本的知識之外,廣泛且大量的閱讀是開闊視野、提升知識、培養思考力的重要基石。除了鼓勵孩子閱讀,家長也可以在孩子閱讀時一起閱讀,或是一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,讓閱讀變成是有趣好玩的事情。

要升高中的孩子,除了漫畫與小說之外,也可以嘗試閱讀非小說類的書籍,認識不同領域與議題,並從閱讀中去學習。若是孩子的閱讀能力還不足,可以找適合孩子程度的書籍做閱讀,並透過大量閱讀,盡快把閱讀力補上。

如果要很考試導向來說,現在的大考考題題目都非常的長,若是沒有好的閱讀理解力以及閱讀速度,其實題目很可能會寫不完,所以不要再認為只有課本才是一切了,帶著孩子多看些他有興趣的課外書吧。

學習自理生活

孩子總有一天會需要離家獨立生活,高中可能是最後一個孩子還在家生活的階段,家長可以教導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,如簡單烹調和打理家理,讓他們在哪一天爸媽無法陪伴時,也能夠自己好好生活。我相信家長一定不希望孩子在自己不在身旁時,只知道吃便利商店,以及放著一堆發臭的衣服不知道該怎麼辦吧

多多鼓勵與肯定孩子的表現

無論在學業還是其他領域,家長都應該多多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。若是在課業上比較辛苦的孩子,家長更應該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特長,並給予他足夠的鼓勵和支持,這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,讓他們在面對挑戰時更有勇氣和動力。

台灣的高中教育以及社會風氣,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讀書即是一切。一旦孩子無法在課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就,很常就會對自己沒有自信,看不起自己,這樣子對人格的形塑很有害。若是國中就已經表現優秀的孩子,可能會因為進入到人才濟濟的高中,而不再名列前茅,這時孩子的內心可能會很受傷,家長更應該要做孩子的後盾,看見與鼓勵孩子的好,不要讓孩子覺得他不只讓自己失望,也讓家長失望。

讓孩子知道爸媽不是只重視成績,而是重視他這個人,可以協助穩定孩子的情緒,讓他能夠更好地面對困難的課業,或是高壓的生活。只有當孩子情緒平穩,沒有什麼額外的煩惱時,他才能好好地將心思放在課業上。

書籍推薦:
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(網路與書出版)
正向聚焦(親子天下)

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

其實這點跟上一點有點類似,但是我覺得都很重要,所以還是分開兩點來談。

會考完的暑假,孩子時間很多,可以趁暑假安排親子出遊,或是一起好好坐下來吃頓飯也可以。有空多聽孩子講話,陪孩子聊天,不要帶有批判或是說教的眼光。讓孩子感受到你願意了解他,這樣當之後遇到問題時,他才有可能願意開口求助。

如果真的覺得跟孩子建立關係太過困難,幫孩子找個值得信任的大人,至少在他無助時,有個友善的大人能夠協助他,這樣也能避免孩子隨便在網路上找到假裝對他好,但可能要傷害他的大人。

身為長期教高中生的家教老師,看過太多不敢跟爸媽談自己煩惱的孩子、看過偷偷自殘的孩子、面對霸凌但家長無所作為的受傷孩子、家長不在生活就無法自理的孩子,也看過在現實找不到陪伴卻上網交到壞朋友的孩子。

這些都有機會避免,家教老師我一週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就那麼多,家長才是會每天陪在孩子身旁的人,多跟自己的孩子聊聊,看見孩子的好,平靜地聽孩子的聲音。

結語

雖然這些建議主要針對國中升高中的學生,但如果能從小學高年級或更小開始就逐步培養會更好。

這些建議讀下來,可能不少家長會覺得壓力很大,無所適從,不用這麼緊張。先衡量自己有多少能力,那就做能力所及的事情,什麼都想做,很可能會什麼都做不好,從覺得能夠做到的開始就好。

希望孩子們都能開心成長

同場加映

最不該補的習:全科補習班

寧為雞首,不為牛後

把書讀好的3個建議

相關文章